08
2015
10

镇江有碗锅盖面

好吃的东西,总是有很多故事,镇江那旮旯的“锅盖面”就是这样,如果这个故事与某一位著名人物有什么关联的话,那就有了别样的韵味。有人说了,这叫饮食文化。

未去镇江之前,朋友说一定带我去吃锅盖面,鸭血粉丝,或汤包。我不是个吃货,尤其是加入了驴行这圈子之后,变得特别小气,去哪儿我都舍不得掏银子买吃滴。我认为,除了不得不花的车马费,景点门票费,行头费外,其他的能凑合就行。朋友说的这个面那个丝,我想大抵也就是填饱肚子的玩意而已。

朋友很记得他的许诺,十二点多了还领我大街小巷的找他心目中那家特别好吃特别正宗的锅盖面。千转百回,蜿蜒曲折,地面走完一程再地下一程,镇江这地方地下(商场加通道)比地上繁华许多,当然也凉爽得很,室外气温正高达三十二度呢。朋友的汗衫都湿透了,水洗了一般。他怪怪的看我一眼,说你咋不淌汗?我说,我不急啊,下半句我没说,什么面什么丝的,对于我来讲一个样,我不说是怕扫了朋友的兴,当一个人兴致勃勃的把他家珍拿出来给你看的时候,你不仅要说很好还要装出惊讶的样子,我当时就这心态。

合该我能吃上这面,正确的说法是合该朋友能有机会兑现自己的诺言。快要一点的时候,我们终于找到了这家据说是正宗的锅盖面。

锅盖面

我不知道这家是只卖面不卖菜还是朋友为了让我真真正正的品尝面,反正端上来的就是两碗面而已,白生生的面丝,和我家乡的无二致,黑乎乎的汤,一定放了酱油了,我吃惯了酱油,这个不怕,零零星星的飘着几小段青菜梗或叶,因为实在太小,我分不清到底是梗还是叶。朋友埋头大吃,吃了一半了忽然问我,好吃不?怎么样?我这时正小口小口的喝里边的汤,连连点头说,好吃好吃。我坐了一夜的火车,在车厢里只简单的嚼了一小块面包,这都下午一点了,给我啥都好吃的。不过,我还是装出很优雅的很有教养的样子,继续慢慢小口啜面条上方的那一汪汤。朋友说,好味道都在汤里,我恨恨的说,是滴。当我把汤喝的差不多的时候,朋友的面条就要光了,他自豪的说,你吃饭没我快。这个时候,我翻出里边的一块排骨肉,慢慢品起来,吃完,我把剩下的那一点点排骨渣举给他看,你看,镇江的猪不长大骨头。

面条碗够大,再加之我先把汤喝足了,因此面尽的时候,我很有肚圆的感觉。

之前,忘了一个细节,朋友还为我上了两块硝肉,比我们这儿的豆腐乳大点,硬硬的,有点咸。起初我还以为朋友都是给我要的,正要说你也吃一块吧,他开口说,你要吃醋的话只放你那边,我又把话咽下肚里。实话讲。这个肉好吃,很想来他一大盘,不过朋友是第一次见,我得装绅士。

下面接着讲故事。镇江的锅盖面也叫伙面,至于为何叫伙面没有人给我交代,但是朋友却详详细细的给我介绍了锅盖面的来历,为了图省事,我就把它粘贴过来吧:

1751年,乾隆帝第一次下江南,沿古运河在镇江西津渡登岸,和一名随从太监,在一家伙面店坐下。老板娘张嫂又是上茶又是递热毛巾。可能是乾隆爷魅力四射的原因,老板娘今天有几分慌张,总感觉自己的动作有些慢,不断催促丈夫快些。越是急,水越难开;越是急,面越难做。这时,乾隆帝的那位随从又催促快点上饭,张嫂抓起一把面就往锅里撂,盖锅盖的时候,把汤罐的小盖子撂进去了,在水面上飘飘荡荡的。吃完了,乾隆帝连声说:“味道不错,味道不错,不烂不硬,喷香爽口!”说完竟踱步进来: “呀,你怎么将锅盖放在面锅里煮起来了?”这一叫,张嫂子才发现自己犯了个错误,锅盖还在面汤里飘呢。

合该这个面是和锅盖一起煮?怪不得有几丝灰性味。呵呵,后半句我没说给朋友听。

等大家都知道乾隆帝来吃过这家面并说好的时候,镇江的锅盖面随后就名声大振了,大街小巷都是。实事求是的讲,此面的做法有些复杂,不然不会这么好吃,这点我就不说了。

我要说的是这传说和我们那儿的“糁”差不多。故事流程几乎一样,只不过最后因为店老板说不出食品的名字,乾隆帝看到面糊糊的料很多,随口编了一个生僻字“糁”而已。我还跑到店家墙上看了看硝肉的来历,感觉硝肉的传说更靠谱些。

回临沂不久,我就发现一家镇江锅盖面馆,看样子挺干净,打算抽机会去吃一碗,有一起的吗?


« 上一篇下一篇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